□孫 閣
武國堂,河北省林業局局長。肩上還有一個具有協調職能的頭銜——省綠化委員會副主任、綠委辦主任。
遠的且不說,武國堂曾任過張家口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省委副秘書長,保定市委副書記等多個職位。實干、能干、敢干的武國堂走一路贊譽聲一路,熟悉他的人都說“武國堂這個干部一身正氣,敢做敢說,說的全是實話,做的全是實事,做什么像什么,是一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筆者在采訪、追蹤、學習其清廉、為民、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之時,更多的把筆墨觸及他的綠色情結。武局長愛樹、護樹、栽樹在燕趙大地赫赫有名。正如他的老領導、老同事們說起武國堂“他就是一個植樹迷,盡管他在過去并不是林業局長,他在什么崗位上都抓植樹、綠化,他是‘樹癡’??!”。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樹癡”者武國堂癡于樹,癡于事業,癡于民。為國,為業,唯獨沒有為他自己。他在省林業局局長、省綠委辦主任這個位置上把綠色事業做的有聲有色。
手拿小喇叭的正廳級干部
武國堂于2004年7月就任河北省林業局局長,在熟悉情況之后,開始抓造林、抓防火、抓工程、抓產業……把林業的活一步步抓穩抓實。2005、2006兩年全民義務植樹和工程造林全線飄紅,防火、防災取得階段性勝利,果品和林板產業強勢發展之時,武局長開始他的新抓手——抓城市綠化建設。
“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上說,要抓生態文明,抓生態工程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城市建設更應該以人為本。抓生態建設是我們林業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過去我們總把目光放到荒山上、放到城市外延,如今城市外圍綠化成績斐然。而人口最為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綠化欠賬太多。站在市民的角度上,我們渴望有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環境。我們要從我們自身的職責上抓好城市綠化。國務院賦予了省綠化委員會這個機構對綠化工作具有宣傳發動、組織協調、檢查監督、評比表彰的職能,而我們卻沒有用好這個職能。我們下一步要把城市綠化的評比檢查作為重點,來還一還欠債。”武國堂說到做到。
他在“第二屆全國城市森林論壇”之后,在河北省啟動了首屆“城市森林論壇”,此舉在全國首開先河。第一屆是基礎,第二屆論壇于2007年10月如期舉辦。
2006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省綠委會辦公室組織邀請了九位省人大、省政協常委對全省11個設區市進行首次城市綠化大檢查。
檢查團組織起來了,省人大農經委主任張鳳林任團長,武國堂任秘書長,一場實打實的檢查從張家口市率先開始。
原本以為類同其他檢查一樣走走過場,最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檢查卻遠沒有各市領導想的那么簡單。檢查團每到一地,都要把全市的小區、主要街道、主要單位全部從地圖上調出來,隨機抽取幾個區、幾條街道、幾個單位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市委、市政府的大院成了必查點、駐軍、中省直單位也不放過,這讓各市始料不及。
更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檢查團成員每到一處,不論是現場檢查還是與各市市委、市政府交換意見,幾乎沒有更多的客套與表揚,全是開門見山提問題、提建議。
作為檢查團秘書長的武國堂手提小喇叭每到一處都要認真評點綠化的優點與不足,無論是地方領導、園林局的干部、小區的開發商,武國堂都要反復地向他們灌輸“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城市綠化理念,向他們灌輸“生態型、林陰型、景觀型”的綠化模式。
不厭其煩的說,認真地看、認真地對比地講,此舉有人評價好,小區的老百姓高興、過往的行人高興,地方領導佩服、園林干部服氣。但也有少數人在說怪話“武國堂手拿小喇叭走一路講一路,根本不像個正廳級干部。”
武國堂對此沒有反駁。第二年,在2007年5月9日開始的第二次河北省城市綠化大檢查中,他換了一個大功率的小喇叭。武局長這樣說“我們檢查城市綠化是要促進一個城市的全面發展,讓市民有一個和諧的生存環境,這樣的環境能促進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我們此舉不是做花架子讓人看的,是要有作用的。我要用小喇叭呼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建設我們共同生存的生態環境。”
小喇叭的呼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第一次城市綠化大檢查中,城市綠化基礎不好的滄州市、張家口市在大排名時排在了第三層次。而在2007年兩市城市綠化有了“令人驚奇”的變化。滄州市僅春季就新增綠地面積46.5萬m2,種植喬木33684株,灌木118萬株,創造出“百萬綠樹染獅城”的“神話”;貧窮的張家口市財政拿出3000萬元資金用于城市綠化建設,相當于往年的十多倍,同時也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事業單位認建、認養綠地與樹木,鼓勵集體出資、利用外資進行綠化建設。
處于排名前列的邯鄲、唐山、秦皇島等市也感到了壓力。唐山市通過實施規劃建綠、拆墻透綠、破硬增綠、見縫插綠、拓荒造綠、拆違擴綠、退市還綠、隨景制綠等“八綠”工程使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為建綠而拆遷150萬m2,卻達到了零投訴、零上訪的最佳效果,說明了拆遷建綠之舉深得民心;秦皇島市委、市政府連續下發了5個文件,就創建綠化模范城市從機構、職能、舉措、獎懲等方方面面給予了明確規定;邯鄲市用“以綠興城”理念,大力開展城市綠化建設,用綠色承載文化、用綠色包裝城市、用綠色展現特色,初步實現了出門見綠、抬頭見樹,300m見園、500m見場的城市綠化目標。
談起小喇叭的作用,重視的是領導、受益是群眾,感喟于武國堂這種干事作風的不僅有各市領導、檢查團成員,還有方方面面的人在呼喚這種作風。
在承德市一個小區中,一位退休老人聽了武局長用小喇叭的現場洗腦后激動地說“就是這個理,這個干部說的實在,我們買房子就是圖的是綠化好。只栽草又招蚊子、又沒有樹陰,我們就是喜歡大樹。這樣的干部說的多好,按照這個去做,老百姓最歡迎了。”
在唐山采訪時,唐山市園林局長劉敬文坦誠地說“我們從園林局的角度上講,對武局長搞的檢查曾經多少有點看法,建設部門和林業部門對于城市綠化的評價標準有區別。好多專家也有一種搞園林的定式在束縛我們。但是,對于一個正廳級干部手拿小喇叭宣傳城市綠化理念,直言不諱地指出問題,我們佩服他的干事精神,我們感謝這樣的領導,小喇叭給我們洗腦的同時,也在替我們宣傳,提升了我們的地位,領導重視了,讓我們抓城市綠化實實在在地出了許多成績。”
不唯權,不唯上,不唯書,只唯事的綠辦主任
“為尊者諱”、“唯權是尊”、“唯權、唯上、唯權威”。這些無論出現在《論語》之中,還是出現在各類典籍之中的“名言”無非是在交待官場之中的一種潛規則,作為正廳級的“高官”武國堂卻沒有步步遵循這個潛規則。
武國堂局長在工作中,不唯權,不唯上,不唯書,只唯事的工作作風無處無時不在體現。
對各市的市委書記、市長,無論是身居省委常委、還是資格比他老的多的老領導,從綠化上、從林業上,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照講不誤;他經常和高一層的領導就某種觀念激烈探討、爭論,而事實證明,多數的時候武局長是站在真理這一邊。
現任滄州市委書記郭華是武國堂在團省委工作時的老領導,在首次城市綠化檢查中,滄州市因綠化基礎差、成效不明顯位居第三層次最后一名,身為檢查團秘書長的武國堂沒有照顧他老領導的情面。
領導們沒有因此對他不滿意,而是從心中佩服他,支持他。作為貧困地區的林業小市滄州,在2006年檢查之后,僅財政用于城市綠化的投入達到6800萬。郭華書記多次按照他“老部下”的思路對城市綠化做出部署。郭華書記坦誠地說“國堂是一個真正想干成事的好干部,過去是、現在更是,他要干的事、也是我們黨委、政府部門要干的,也是老百姓喜歡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他。”
在城市綠化中,武國堂不唯權、不唯上、不唯書的事好多好多。有專家說在討論“園林城市”的建設問題上,搬出了建設部的標準、講出了某某院士的規劃理念。對于權威的東西,武局長批判性的接收,給予了公平的評價。但他不迷信專家、不迷信書本,站在市民的角度上對“砍了大樹種小草,熱得老頭滿街跑”的做法深惡痛絕。
不唯權而用好權力,不唯上而求得上層支持做好林業事業,武國堂做到了招多效好。
“年年植樹不見樹,年年植樹走形式”這些讓基層群眾深惡痛絕的老問題要想解決好,必須從理念上著手,更新義務植樹形式;從盡責率上抓,首先要從領導抓起。在2007年的植樹節,武國堂以省綠委辦主任的身份致信河北省44位在職的副省級以上領導和100多名正廳局級領導,請他們“以公民身份盡責義務植樹”。
在石家莊市新建的動物園,他為各位領導選好了義務植樹基地,并為每位領導規劃了四棵樹的小責任區,制作了一個小木牌子,上書“某某同志義務植樹盡責區”。在植樹節這一天,九位副省級領導來了,3月20日,近百名廳局級領導來了,“兩會”過后的3月24日,30多位副省級以上領導也來了……
栽好樹的領導責任區木牌子變成了鐵牌子,而沒有栽樹的依然是木牌子。好多領導在外出差、有的在京學習,也抽空回到石家莊把義務植樹責任盡到。時任省委書記的白克明同志說“以后每年規定,在全國‘兩會’之后的第一個休息日為省領導植樹日”。這句話寫進了省委常委會紀要。
“領導每人栽四棵樹并不能解決綠化河北的重任,省領導出來了、部門領導出來了,各單位也調動起來了,此舉重在宣傳領導,讓他們知曉林業的重要性、知曉義務植樹人人有責,通過領導的言談在不同場合講出去,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造林綠化。這要比省林業局每人多栽幾百株樹更有意義。”武國堂實在人實在話。
有人怕領導、有人唯領導的話為上。而武國堂為事業不怕領導而善于鼓動領導;不以領導的話為上,而是讓領導替林業講話。林改大會郭庚茂省長一講話大力度推動進程;春季動員大會,季允石省長講、主管副省長宋恩華講;防火會、防蟲會、造林現場會等等過去多由林業部門開的會成為了省政府的會議,這樣的會議多是通過武局長的匯報、請示和以良好的工作業績來推動的。
找尋綠癡足跡,足可見拳拳愛民之心
在采訪武國堂時,談起抓城市綠化工作,他講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我不知道我是誰?我又知道我是誰?我卻知道我為了誰?”。
解釋這三句話時,武國堂局長這樣說“抓城市綠化工作是一項非常難的工作,我們抓這項工作推進的難度大。但是我們有信心,雖然工作有難度,但我們有忘我的一種工作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計較名利榮譽,我們要有這種胸懷和大度,人民需要、歷史也需要,我們作為務林人,即然人民把權利交給我們、歷史把責任交給我們,我們就有負起這種責任、對得起人民。”
抓城市綠化就必須高位推動,為此武國堂多次游說上層領導參加。他宣傳人大、政協常委參加檢查活動。一次次上門不厭其煩;邀請有關省領導帶隊,找更高級的領導為其請假,半夜12點還在聯系領導秘書,甚至打到領導家中;協調城建部門,要與建設廳的一般干部交涉等等難處沒有難倒他。
“其中難處甘苦自知,我不管是誰,在我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重千斤,重于一切,我們大力抓城市綠化工作、下一步抓村屯綠化,都是為人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位卑未敢忘憂民,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肩負的責任,我要完成這項使命,心中浩浩蕩蕩。我要無愧于人民給我的官職,完成賦予我們的責任。”
說起武國堂抓綠化,應該讓保定的群眾和干部來說,他在保定抓綠化成效最顯著。武國堂任保定市委副書記幾年間,大力抓綠化、抓社區建設招多效果好。
在保定采訪,看到社區美觀,街道整潔,綠樹成陰。受益的保定人無處無時不在說他們武書記的好。“當年栽下的大苗都變成了大樹、有了讓人舒心的綠蔭,房子升值了,日子過得舒服,干什么事也覺得有精神。這些都是武書記在的時候栽的,過去我們覺得栽多了沒用,現在看用處可大了。”
2007年初,筆者隨團在保定市采訪,無論是園林局的職工、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和保安,甚至正在健身的退休職工都要分開人群去和武國堂握手寒暄,他們的親熱勁像闊別多年的朋友,殊不知他們中有好多人在綠化問題上受到了武書記非常嚴厲的批評。
保定市園林局副局長王宇、市林業局造林處長苑慧峰給我講述了武書記在綠化上的一些小事、趣事。公安局栽樹不合格、他要求破開水泥地栽樹,“破硬建綠”讓公安局有了綠陰停車場,人們開車來公安局辦事再也不怕車曬得冒油,市公安局的形象也受到了更多好評;北市區義務植樹苗子不合格,作為市委領導的武國堂坐在地頭一個多小時,必須等到區領導來解決。“栽不好拔出來重栽只能解決一時、一塊地,不能解決理念問題,解決理念問題必須要找黨委、政府的領導才行。”這是武國堂的觀點,也正是這種觀點讓保定古城綠化幾年中突飛猛進。像處罰毀樹者、曝光執行不力者等等,“樹癡”武國堂做的更多。最為精典的一件事是,他讓新聞媒體把一位副軍級領導回鄉承包造林地栽樹不力行為進行曝光曾轟動一時。領導服氣、群眾叫好、也影響了好多部門,從而也看出了武國堂抓綠化的決心。
保定市園林局副局長王宇、市林業局造林處長苑慧峰給我講述了武書記在綠化上的一些小事、趣事。公安局栽樹不合格、他要求破開水泥地栽樹,“破硬建綠”讓公安局有了綠陰停車場,人們開車來公安局辦事再也不怕車曬得冒油,市公安局的形象也受到了更多好評;北市區義務植樹苗子不合格,作為市委領導的武國堂坐在地頭一個多小時,必須等到區領導來解決。“栽不好拔出來重栽只能解決一時、一塊地,不能解決理念問題,解決理念問題必須要找黨委、政府的領導才行。”這是武國堂的觀點,也正是這種觀點讓保定古城綠化幾年中突飛猛進。像處罰毀樹者、曝光執行不力者等等,“樹癡”武國堂做的更多。最為精典的一件事是,他讓新聞媒體把一位副軍級領導回鄉承包造林地栽樹不力行為進行曝光曾轟動一時。領導服氣、群眾叫好、也影響了好多部門,從而也看出了武國堂抓綠化的決心。
武國堂抓綠化如此、抓各項事業亦如此,在保定抓教育,把培養人才放到第一位,保定市教育成全國好典型;抓社區、抓理論學習、抓意識形態各有特色,成績斐然。武國堂對成績有他自己的說法“我卻知道我為了誰。”說出了他的心里話。
做什么事讓群眾感到滿意,感到公平,感到舒心,就是以人為本。我愛樹、愛栽樹,是因為我過去主管綠化、現在又在林業局長、綠辦主任這個位置上,我們身后是我們最最可敬、可愛的人民群眾,讓他們滿意是我們最大的成績。”
為民癡、為事業癡,癡得值。
來源:網絡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