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一曲溪流一曲煙的西溪,碧水畫中游的千島湖。在城市與山野之間,濕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成就了美麗杭州的獨特意境。
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擁江枕河、人水相親。近年來,杭州以保護健康穩定安全的濕地生態系統為核心,扎實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多措并舉增加濕地面積,打造新時代美麗杭州鮮明標識。
營造親水宜居之城
杭州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濕地資源豐富。全市有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等五大類21種類型,江、湖、河、海、溪五水并存,自然環境優美。
探索濕地保護和利用,杭州一直在推進。杭州通過實施西溪濕地綜合保護、西湖綜合保護、運河綜合保護、河道有機更新、錢塘江水系生態保護等系統工程,營造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親水型宜居城市。
樹影婆娑,滿池荷花,水鳥嬉戲。夏日的西溪濕地國家公園充滿生機。
西溪濕地是我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2009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多年前,這里的水質和環境卻曾一度惡化,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受到明顯損害。2003年,杭州開始對西溪濕地進行綜合保護。經過10多年的努力,西溪濕地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截至2021年12月,西溪濕地維管束植物從2005年開園前的221種增加至711種,昆蟲從477種增加至898種,鳥類從79種增加至193種。
為了還景于民,西溪濕地的綠意空間不斷拓展,免票區域由原來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79平方公里,“雙西綠道”“環西溪綠道”等惠民舉措正在推進。
“西溪模式”是杭州創新濕地保護和利用的一個縮影。
加強濕地保護修復
一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濕地保護,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并嚴格執行推進。
劃定保護紅線。杭州編制并實施《杭州市濕地保護規劃(2007—2020)》,形成以“三江(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七湖(西湖、千島湖、青山湖、南湖、湘湖、白馬湖、三白潭)一河(運河)一溪(西溪)多點”為基本格局的濕地保護體系。同時開展《縣級濕地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劃定濕地保護紅線159萬畝,90%以上濕地被劃入濕地保護紅線,得到嚴格保護。
修復濕地生態。2002年以來,杭州相繼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走出了一條杭州特色濕地保護利用的路子。修復了錢塘江河口濕地,開展富春江、錢塘江、千島湖二江一湖濕地生態修復,沿江沿湖兩岸的景觀改造,為濕地物種棲息創造了良好環境。
此外,杭州還普及宣傳教育,強化研究監測。2010年以來,連續10多年實施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通過對濕地內植物植被、鳥類、昆蟲、獸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監測,獲得生物多樣性指標的變化情況,為國際重要濕地生態修復研究、生態保護績效評價和公園保護、建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如今,杭州又舉全市之力,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全市成立了工作專班,確保各項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杭州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濕地率不低于8%,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全面達到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指標要求,成功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按照國際濕地城市的申報要求及創建理念,杭州市林水局將結合城市資源、文化特色,在推進實施《杭州市濕地保護“十四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縣級濕地保護“十四五”規劃。同時,建立健全濕地保護管理制度、鞏固提升濕地資源保護、優化完善濕地分級體系、全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廣泛開展濕地宣傳教育等,構建濕地保護空間大格局,讓美麗濕地成為人民共享的綠意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將按照《杭州市濕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重點推進實施西湖西溪一體化提升工程、千島湖提升工程、湘湖修復工程、銅鑒湖保護工程、北湖濕地保護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強化水域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推動市域小微濕地生態修復,增強市民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