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湖南省宜章縣獲悉,該縣狠抓退耕還林工程項目規范化管理,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效”齊升。2002年至今,共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項目19.1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7.05萬畝,封山育林2.05萬畝。預計成林后可增加活立木蓄積152.8萬立方米,每年通過“一卡通”為退耕戶發放項目補助資金達1000多萬元,帶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資林業生產建設。
該縣切實加強退耕還林項目管理組織領導,確保退耕還林項目管理工作人員、編制、經費三到位。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為組長,發改、農辦、財政、林業、計劃、審計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h編委為退耕辦解決全額撥款事業編制3人??h財政每年按退耕地5元/畝預算工作經費。狠抓項目管理,嚴把規劃設計、組織施工、種苗準入“三道關”。林業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山頭逐丘逐塊調查核實,科學規劃設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組合多個造林模式,做到喬灌、林果、針闊、造封等四個結合。推行營造林工程施工招投標制,確定專業施工隊伍按作業設計進行造林施工,杜絕邊設計邊施工或隨意變更作業設計現象,提高了造林施工質量。發展良種育苗基地,與中心苗圃簽訂苗木供銷合同。嚴格執行綠化苗木產地檢疫,無種子檢疫證、良種證、苗木質量合格證和苗木標簽“一簽三證”的種苗一律禁止用于工程造林。
該縣不斷規范退耕還林項目管理,出臺了《宜章縣造林綠化工程監理實施辦法》,并組建了“宜章縣造林綠化工程監理管理站”和“宜章縣楠方造林綠化工程監理有限公司”,聘用了23名監理工程師。監理部門與造林戶簽訂《工程監理委托服務合同書》,對退耕還林造林質量和進度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理。安排專門的檔案室和資料專柜,并配備了專職檔案管理員,收集整理退耕還林的圖文資料,促進檔案管理規范化。林業工程師定期對退耕地的造林質量、幼林撫育情況、生長狀況進行跟蹤督查。每年春秋兩季組織對全縣退耕還林面積、施工質量、成活率、保存率、撫育率等情況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驗收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驗收人員簽訂責任狀,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和質量責任事故追究制,杜絕了“人情驗收”和“關系驗收”??h財政開設了退耕還林項目資金專用賬戶,嚴格按照審批撥付程序支付項目資金,確保??顚S?。林業局檢查驗收人員先將合格小班一覽表逐村逐組逐戶進行登記造冊,張榜公示,再將表冊報縣退耕辦審核匯總,然后送縣財政局復審,復審通過后才能作為資金發放的依據。退耕農戶的補助資金通過“一卡通”直接打入退耕農戶的糧食直補存折上,杜絕了克扣、截留、挪用等現象。同時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設立舉報箱;縣紀檢、審計等有關部門對退耕還林資金發放情況進行經常性督查,發現問題,一查到底。